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!

手机版 手机版
微信 微信

初一年级历史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题(带参考答案)

来源: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: 发布日期:2018-04-29 16:40:49

 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 夯实基础典型题  1、三国时期,控制南方的政权有 ( )  ①洛阳②魏③蜀④吴  A.①②B.②③C.

 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

  夯实基础典型题

  1、三国时期,控制南方的政权有 ( )

  ①洛阳②魏③蜀④吴

  A.①②B.②③C.③④D.①③

  2、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,其主要原因是 ( )

  A.南方气候优于北方

  B.北方战乱频繁,南方相对安定

  C.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

  D.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

  3、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,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( )

  A.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提高

  B.江南的手工业,最重要的是制瓷业

  C.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,能大量生产青瓷

  D.造船业发达

  4、三国时期,吴国的造船业发达。当时的造船中心是 ( )

  ①侯官(今福建福州) ②番禺(今广东广州)

  ③建业(今江苏南京) ④建康(今江苏南京)

  A.①② B.②③

  C.①④ D.③④

  5、 三国时期,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。那时,台湾称为 ( )

  A.夷洲 B.流求 C.琉求 D.澎瑚

  6、三国时期的“南中”是 ( )[

  A.今台湾地区 B.今广东、广西一带

  C.今海南岛 D.今四川南部、云南、贵州一带

  7、下列属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的内容的是 ( )

  ①设置堰官管理都江堰②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③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④派卫温到达夷洲

  A.①②③B.②③④C.①③④D.①②③④

  8、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,下列政权中,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( )

  A.东晋B.西晋C.北魏D.前秦

  9、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,下列政权中,曾先后统一过南方的有 ( )

  ①三国中的吴国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[

  A.①②B.③④C.②③D.①④

  10、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( )

  A.司马昭、司马炎B.司马炎、司马睿

  C.司马懿、司马炎D.司马昭、司马睿

  11、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( )

 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

  A.①②B.③④C.②③D.①④

  12、我国是大豆的故乡。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( )

  A.由南向北 B. 由北向南 C. 由东向西 D. 由西向东

  13、南朝时,南方的造纸业迅 速发展。成都是两大造纸中心之一,它主要出产的是 ( )

  A.藤纸 B.宣纸 C.蜀笺 D.蔡 侯纸

  14、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,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( )

  A. 建康 B. 成都 C.洛阳 D.广州

  能 力提高典型题

  易错题

  15、李白的诗句“三川北虏乱如麻,四海南渡似永嘉。”提到了永嘉五年(311年),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,从中可以看出,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( )

  A.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.北方战乱频繁

  C.北方统治者残暴 D.南方经济发达

  16、西安、洛阳、南京和北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,其中哪一个作为都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间最长? ( )

  A. 西安 B. 洛阳 C. 南京 D. 北京

  17、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促进江南开发的重要原因有( )

 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

  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

  A.①② B.②③ C.①②③ D.②③④

  18、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( )

  A.春秋、战国B.三国、南朝C.三国、两晋、南朝D.春秋、战国、魏晋

  19、自三国时期,伴随着北方农民的大批南迁 ( )

  A.封建国家陷入分裂状态B.江南经济得到开发,经济重心开始转移

  C.南北朝之间民族矛盾尖锐D.对外贸易起步,与欧洲开始直接交往

  20、右图为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,你知道,三国时期,这里也曾因一项手工业而著名,请你猜一猜当时当地的特产是 ( )

本文标题:初一年级历史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题(带参考答案)

本文链接://www.wearston.com/zkbb/show-htm-itemid-15239.html

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>
学校信息更多>
  • 性质:
  • 类型:
  • 招生对象:
  • 学校地址:

快速咨询通道

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:
地区:
姓名:
电话:

升学指导

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

在线预报名

加入群聊

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

公众号

扫码获取,最新消息

合作联系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