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
5分钟训练(预习类训练,可用于课前)
1.从东汉末年以来,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。历史上合称“_________”。
思路解析:东汉末年,人们把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称为“五胡”。“胡”在古代是对少数民族的普遍称呼。
答案:五胡
2.鲜卑_________于386年建立北魏。439年,北魏统一了 ________________流域,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。
思路解析: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,历史上称其为北魏,后来统一黄河流域,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。
答案:拓跋部 黄河
3.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,进一步加强对_________的控制,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__。
思路解析:北魏孝文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,为了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,孝文帝迁都洛阳,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。
答案:黄河流域 洛阳
4.494年,迁都洛阳后,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_________,学习_________,采用_________,提倡_________。
思路解析: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,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,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,让鲜卑贵族接受汉文化。
答案:汉服 汉语 汉姓 与汉人通婚
10分钟训练(强化类训练,可用于课中)
1.东汉末年,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,在历史上合称 “五胡”。
思路解析:从东汉末年以来,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。历史上合称“五胡”。
答案: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
2.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北方各族人民在_________、_________等方面也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。
思路解析:东汉末年,少数民族内迁,逐渐与汉族融合,受汉族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,在语言、服饰、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。
答案:生活方式 习俗风尚
3.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( )
A.长安
B.许
C.洛阳
D.殷
思路解析:494年,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。
答案:C
4.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,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,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( )
A.规定官吏俸禄
B.分配土地给农民
C.迁都,实行汉化政策
D.没收寺院财产
思路解析: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,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,孝文帝将都城迁到洛阳。
答案:C
5.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( )
A.匈奴
B.鲜卑
C.羌族
D.羯族
思路解析:386年,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,定都平城,历史上称为北魏。
答案:B
6.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( )
A.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
B.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
C.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
D.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
思路解析: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汇聚的潮流;而秦国商鞅变法则顺应了战国时期,封建制度确立的潮流。
答案: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