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社会危机
单元主题: 和
君主方面:
《复习内容》明清君主集权的加强(第15.17课)
《知识线索》
1.明朝君主集权的加强:(1)在地方,废除 ,设立 分管民政,刑狱和军政;(2)在中央,废除 ,撤销 ,由 、 、 、 、
、 “六部”分理朝政,直接对皇帝负责。(3)设立特务机构 和 ;兼管对臣民的监视,侦查;(4)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,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 范围内命题,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,使得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,只顾埋头攻读经书, ,不讲实际学问。(5)建文帝看到藩王的实力强大,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,实行 。(6)1421年迁都北京,以加强 的控制。
2.清朝君主集权的加强:(1)清朝初期,沿用明朝设置 和 ,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。一切军国大事,皇帝没有绝对的裁决权,于是,雍正帝设立 ,其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。
(2)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。 、 、 三朝皇帝,大兴“ ”,造成了社会恐怖,摧残了人才,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,从而禁酷人民的思想,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 和 。
《思维拓展》1.明清时期加强君主的权力可以从政治、思想文化方面分析,请问这两方面在明清时期有何不同点和相同点?
2.中央集权是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,最早建立于 (朝代 )发展到登峰是 和
(朝代)君主集权得到加强有什么利和弊?
《典型例题练习》
选择题:1.中国古代丞相制度设立和废除是在( )
A.唐朝和明朝 B.隋朝和宋朝 C.秦朝和明朝 D.汉朝和元朝
2.明太祖分封藩王的目的是( )
A..巩固统治 B.让儿孙们共同治理国家 C.遏制异性王族的设立 D.控制各地的百姓
3.下列关于明朝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( )
A.参加考试的学生们不能发挥个人的见解 B.考试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也个人的独特见解 C.考生只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 D.试卷的文章裁主要分成八个部分
4.假如你是明朝时期的一名锦衣卫,必须( )
A.是锦衣卫学校毕业的 B.由东厂直接指挥 C.受到法律的约束 D.对臣民进行监视、侦查
5.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有特点的是( )
A.设殿阁大学士 B.设厂卫特务机构 C.废行省,设三司 D.废除丞相,分相权于六部
6.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,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( )
A.废除丞相 B.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.八股趋取士 D.设置殿阁大学士
7.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( )
A.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 B.实行八旗制度 C.军机处的设立 D.中书省的设立
8.‘如果把“锦衣卫”“东厂”和“军机处”“文字狱”确定为一个单元,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为( )A.特务统治的强化 B.思想控制的加强 C.文化专制的加强 D.专制集权的加强
9.文字狱自古就有,统治阶级实行文字狱的目的都是为了( )
A.笼络人才 B.选拔官吏 C.稳定社会秩序 D.加强君主专制
10.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主要弊端是( )
A.提高了办事效率 B.加强了皇权
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,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D.禁锢了人们的思想
11.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时期是在 朝( )
(1.)顺治 (2)康熙 (3)嘉庆 (4)雍正 (5)乾隆
A.(1)(2)(3) B.(2)(3)(4) C.(2)(4)(5) D.(3)(4)(5)
12.问答题: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,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?
对外、对内方面:
《复习内容》明清时期对内、对外的巩固措施(第16、18、19课)
《知识线索》
明朝:1.郑和下西洋:目的:为了加强同 的联系。先后 次西洋,到达过 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最远到达过 和 ,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世纪。促进了中国和 各国的经济交流,加强了我国和 的友好关系。
2.戚继光抗倭:倭寇是由 、 和 组成的。戚继光组成一支纪律严明的
“ ”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。清朝:1.郑成功收复台湾。荷兰殖民者侵入我国宝岛台湾。经过军民的团结奋战,在郑成功的指挥下于1662年收复台湾。清朝设置 ,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,巩固了祖国的 。
2.雅克萨之战: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的 ,康熙皇帝两次组织
,沙俄战败,和清政府通过谈判解决中俄 问题。经过平等协商,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。
3. 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西藏的首领分别为 和班禅,1727年,清政府设置
和班禅、达赖共同管理西藏事务。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 的管理。
4.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,设置 ,管辖包括巴尔喀什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。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,设置 ,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。
5.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。在杰出首领 的领导下,经过重重阻难,克服困难回归祖国,清政府妥善安置。
《填写空格》用图示法表示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
《典型例题练习》:
1.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。”戚继光这句话中的“海波平”是指( )
A.建筑海塘,防止海潮 B.扫平倭寇对东南沿海的骚扰
C.四海统一,国家安定 D.海上风平浪静,以便下西洋
2.如果让你在地图上标出郑和船队最远抵达的地区,你的选择是( )
(1).地中海沿岸 (2)印度半岛沿岸 (3)红海沿岸 (4)非洲东海岸
A.(1)(2) B.(2)(4) C.(2)(3) D(3)(4)
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有 ( )
(1)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 (2)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,比欧洲的航海家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(3)扩大了我国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(4)对驱逐倭寇斗争做出贡献 A.(1)(2)(3) B.(1)(2)(4) C.(2)(3)(4) D.(3)(4)
4.根据《尼布楚条约》下列地区属于中国的地区有( )
(1)黑龙江流域 (2)乌苏里江流域 (3)西伯利亚 (4)库页岛
A.(1)(2)(4) B.(1)(2)(3) C.(1)(3)(4) D.(1)(2)(3)(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