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阳实验中学11-1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达标题
第18课三国鼎立
A卷
一、选择题
1、东汉末年,河南、河北诸侯割据混战,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
A、袁绍 B、曹操 C、刘备 D、孙权
2、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( )
A.官渡之战 B.赤壁之战 C.巨鹿之战 D.淝水之战
3、三国建立的顺序是
A、蜀 吴 魏 B、吴 蜀 魏
C、魏 蜀 吴 D、魏 吴 蜀
4、三国初期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是①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 ②重视农耕 ③奖励农耕 ④重视海外贸易
A、①②③ B、①②④ C、②③④ D、③④
二、阅读下列材料:
材料一:南阳武侯祠联:“收二川,排八阵,六出七擒,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,一心只为酬三顾;取西蜀,定南蛮,东和北拒,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,水面偏能用火攻。”
材料二:杜甫有诗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
(1) 两则材料描述的是哪个人物?
(2)材料中“取西蜀”、“东和北拒”、“水面偏能用火攻”分别指什么?
(3)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?
(4)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。
答案:一、1、B 2、B 3、C 4、A
二、(1)诸葛亮 (2)“取西蜀”指赤壁之战后,协助刘备进占四川;“东和北拒”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;“水面偏能用火攻”指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火烧敌军。
(3)“功盖三分国” (4)三顾茅庐、 草船借箭、 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等
第18课三国鼎立
B卷
一、选择题
1、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( )
A.巨鹿之战 B.官渡之战 C.赤壁之战 D.牧野之战
2、公元207年,曹操曾写诗明志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结合所学知识判断,当时曹操“志”在何处( )
A、消灭袁绍 B、 废汉称帝 C、 建立魏国 D、 统一天下
3、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展开讨论,总结出两次战争的一些共同点:①都是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都与曹操有关 ④都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⑤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⑥都是正义的一方获胜。其中分析不正确的观点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