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!

手机版 手机版
微信 微信

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--对联1

来源: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: 发布日期:2018-06-16 11:40:49

  一、【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】  23.节日探源小组在活动中搜集到许多对联,为便于分类整理,他们开展了重温对联知识活动。

  一、【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】  23.“节日探源”小组在活动中搜集到许多对联,为便于分类整理,他们开展了“重温对联”知识活动。 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。(3分)  (1)古代对联的别称有、。(2分)  【答案】(1)(2分)楹联、对子、春联、门联、联语等。(2)(1分)  【解析】对联,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,又称楹联或对子,是写在纸、布上或刻在竹子、木头、柱子上的对偶语句。对联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,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。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。对联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,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。  【考点定位】对联  (2)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有。(简要说出其中一种即可)(1分)  【答案】  ①平仄方法区分:上联最后通牒一个字是仄声,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;  ②张贴方法区分:上联在右侧,下联在左侧;  ③含义方法区分:引导作用为上联,含义深刻为下联;  ④时间关系区分:旧时是上联,新时是下联;  ⑤范围大小区分:一般情况范围小者是上联,范围大者是下联。

  【解析】对联文字长短不一,短的仅一、两个字;长的可达几百字。对联形式多样,有正对、反对、流水对、联球对、集句对等。但不管何类对联,使用何种形式,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:要字数相等,断句一致。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,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,不多不少。要平仄相合,音调和谐。传统习惯是「仄起平落」,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,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。要词性相对,位置相同。一般称为「虚对虚,实对实」,就是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数量词对数量词,副词对副词,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。要内容相关,上下衔接。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,但又不能重复。此外,张挂的对联,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,自右而左,由上而下,不能颠倒。 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,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,也是对联的中心。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、相互补充的作用。  对联区分上下联:1,平仄方法区分: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,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(仄声),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(平声);2,张贴方法区分: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,下联在左侧.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.3,含义方法区分: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,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,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.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,因是上联,果是下联.4,时间关系区分:旧时在前面是上联,新时在后面是下联,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,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/迎新春之类的.5,范围大小区分: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,范围大的是下联,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。  【考点定位】选用、仿用、变换句式。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。

本文标题: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--对联1

本文链接://www.wearston.com/zkbb/show-htm-itemid-21737.html

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>
学校信息更多>
  • 性质:
  • 类型:
  • 招生对象:
  • 学校地址:

快速咨询通道

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:
地区:
姓名:
电话:

升学指导

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

在线预报名

加入群聊

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

公众号

扫码获取,最新消息

合作联系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