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!

手机版 手机版
微信 微信

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:化学实验现象的“三要点”

来源: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: 发布日期:2018-02-06 09:42:49

 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,初中升学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,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、中考常考知识点、

 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,初中升学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,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、中考常考知识点、各科复习方法、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,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,理清做题思路,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!下面是《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:化学实验现象的“三要点”》,仅供参考!

  化学实验现象的“三要点”  一. 顺序要合理。  表述实验现象,要按照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。如,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”的实验现象不能表述成“剧烈燃烧,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,放出热量,火星四射”,而应是“剧烈燃烧,火星四射,放出热量,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”。因为学生首先观察到的是“剧烈燃烧,火星四射”,最后才发现“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”。又如,初中化学人教版课本(上册)第27页[实验2-3],首先让学生观察硫和氧气的颜色、状态,再表述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,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,最后表述出生成物的颜色、气味、状态等,用这样的顺序表述实验现象,层次分明,一气呵成。  二. 用语要准确。  在表述实验现象时必须运用准确规范的语言,如实传递实验信息。若在表述实验现象时用语随便,不加区别,那么实验信息的传递也将产生差异。对实验现象表述中易出现的错误有三种情况:一是“烟”、“雾”不分。“烟”和“雾”在化学中是严格不同的两个概念,“烟”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,而“雾”则是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。例如,磷燃烧后产生浓厚的“白烟”(P2O5固体小颗粒)而不能表述为“白雾”;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会产生“白雾”(盐酸小液滴),就不能表述为“白烟”。二是在表述现象时通常夹带生成物的名称。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,经分析、推断鉴定得出的,故在表述实验现象时,不可夹带生成物的名称。如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应表述为“产生红褐色沉淀”,而不能表述为“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”。再如:H2还原CuO的实验现象应表述为“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,同时在试管口和试管内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”,而不能表述为“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,在试管口和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”。三是用词不当。如在表述某实验现象时用“看到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”这句话就很不妥当,因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不可能直接“看到”或者“发现”到的。  三. 表述要全面。  很多化学反应的现象十分复杂,有些现象易被忽视,导致在表述实验现象时顾此失彼,给实验分析、推断结论带来了困难。因此,为了让学生能全面正确的描述实验现象,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,必要时,可在精要提示后再重新做一次。如“把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”的实验现象应表述为“产生大量气泡,同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”,而不能只表述为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”;又如描述“石灰石和盐酸反应”时,明显的实验现象是“有大量气泡生成”,但仅表述这一点是不全面的,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:“不仅有大量气泡产生,而且石灰石也在不断的溶解”。

本文标题: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:化学实验现象的“三要点”

本文链接://www.wearston.com/zkbb/show-htm-itemid-3997.html

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>
学校信息更多>
  • 性质:
  • 类型:
  • 招生对象:
  • 学校地址:

快速咨询通道

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:
地区:
姓名:
电话:

升学指导

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

在线预报名

加入群聊

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

招考资讯

扫码获取,最新消息

合作联系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