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!

手机版 手机版
微信 微信

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9课同步练习题附答案(新课标人教版)

来源: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: 发布日期:2018-02-18 16:48:49

第29课中国古代建筑奇观  一、选择题:  1、隋朝时,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,他先后要经过( C )  A

第29课 中国古代建筑奇观  一、选择题:  1、隋朝时,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,他先后要经过( C )  A、永济渠、江南河、邗沟    B、通济渠、会通河、江南河  C、江南河、邗沟、通济渠    D、通惠河、江南河、邗沟  2、“赵州桥什么人儿修?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?什么人骑驴桥上走???”这是河北民歌《小放牛》的歌词。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( D )  A.祖冲之 B.贾思勰 C.僧一行 D.李春  3、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,“百尺长虹横水面,一弯新月出云宵”,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、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( A )  A.赵州桥 B.玉带桥 C.宝带桥 D.泸定桥  4、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( C )  A、巴拿马运河 B、京杭运河 C、隋朝大运河 D、苏伊士运河  5、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早已启动。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( A )  A、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、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 C、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、方便帝王游玩  6、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了以下几幅图,准备进行探究性学习,他们 可能探究的主题是( D)  故宫博物院 八达岭长城 《天工开物》封面及插图  A.昌盛的秦汉文化 B.辉煌的隋唐文化  C.灿烂的宋元文化 D.时代特色鲜明的明清文化  7、大运河位于淮水以南的两段是( D )  (1)永济渠(2)通济渠(3)邗沟(4)江南河  A (1)(2) B(1)(4) C(2)(3) D(3)(4)  8、古人有诗云:“天下转漕,仰此一渠。”诗中的渠指( A )  A、大运河 B、长江 C、黄河 D、湘江  9、唐朝一位范阳(今北京)商人,要到扬州经商,如果走运河水路,他不必经过( D )  A.永济渠 B.通济渠 C.邗沟 D.江南河  10、对明长城东西起止点的正确说法是 ( C )  A.东起山海关,西到嘉峪关 B.东起辽东半岛,西到祁连山  C.东起鸭绿江,西到嘉峪关 D.东起山海关,西到祁连山  11、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( A )  A.抵御匈奴 B.抵御鲜卑 C.抵御乌桓 D.抵御月氏  12、遥望古长城的烽烟,请您找一找秦长城的起止点。( A )  A.西起临洮,东至辽东 B.东至辽东,西起咸阳  C.东起大海,西到辽东 D.以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  二、综合题  1、根据图片,回答下列问题  (1)上页图是在什么时期、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?这一工程建在什么河流之上?  (2)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。  (3)中国有句名言:创业难,守业更难。这项工程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于人民,完全归功于历代人们的维护。说说你的好主意,看看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。  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9课同步练习题附答案(新课标人教版)  (1)这是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工程。  (2)都江堰具有泄洪、排沙和调节水量等多重作用,既可以防止洪水,又可以引水灌溉。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基本得到根治,成都平原因之成了“沃野千里”的天府之国。  (3)(略)  2、阅读下列材料:  材料一、“尽道隋亡为此河,至今千里赖通波”  材料二、“北通涿郡之渔商,南运江都之转输,其利也博哉。”  请回答:(1)材料一中的“河”是指什么?  (2)此“河”是谁在位时开通的?  (3)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?  (4)材料二中的“涿郡”、“江都”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?  (5)元朝时也兴修了大运河,两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异同?  隋朝南北大运河。(2)隋炀帝(3)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。(4)北京、扬州。  相同点:其南北两端都是今天的杭州和北京。不同点: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,河道较去曲折;元朝运河河道较通直,且航程缩短。  3、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、论证到勘探,历经数十年,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年 全面开工。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,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。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水利过程,泽被后世,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。读图,回答下列问题。  请回答:  (1)简述图一、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。图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?  (2)两大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?  (3)结合上述材料,分析国家在建设图三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?  (1)图一:防洪、灌溉;图二:运输;(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也可)图三: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。  (2)都江堰的修建,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,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。(只要答对秦国的积极影响即可)一方面,大运河的修建,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,巩固了国家的统一;另一方面为修建大运河,隋炀帝过度役使人民,遭到人民的反抗,加速了隋朝的灭亡。  (3)要从国情出发;要经过充分、科学的论证;要以改善民生、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。(一条即可,其他符合题意也可)

本文标题: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9课同步练习题附答案(新课标人教版)

本文链接://www.wearston.com/zkbb/show-htm-itemid-5700.html

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>
学校信息更多>
  • 性质:
  • 类型:
  • 招生对象:
  • 学校地址:

快速咨询通道

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:
地区:
姓名:
电话:

升学指导

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

在线预报名

加入群聊

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

招考资讯

扫码获取,最新消息

合作联系

Baidu
map